辐射安全许可证政策解读

全国辐射安全许可证代办

再说辐射 | 做完CT吃了多少射线,怎么查?

作者 | 焦玉泉 郭兴华

再说辐射 | 做完CT吃了多少射线,怎么查?

来源 | 1影1世界

辐射无处不在,人类对辐射的恐慌越来越强,甚至医疗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警惕和谨慎。

到医院做完CT心中总不踏实,到底吃了多少射线?对身体有多大危害?过几天还要不要复查?很多人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是有办法计算,有办法查询出来的。

  辐射无处不在,人类对辐射的恐慌越来越强,甚至医疗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警惕。

(网络图片)

  到医院做完CT心中总不踏实,到底吃了多少射线?对身段有多大危害?过几天还要不要复查?很多人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现在的CT全是数字化的设备,CT扫描完成之后会得到一个数值,可以明确知道本次扫描人体接收到的辐射剂量值。据此,我们可以了解这次检查的损害大小。

  在CT片上,会有这样一张辐射剂量表,如下图的样子:

  这些扫描参数中,有两项和辐射剂量有关,就是上图中黄色标记的 CTDLvol 和 DLP 。CTDL(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应用的一种CT剂量指标,已被FDA、ICE、CEC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用。这一指数也经过了很多发展,先是设计出CTDL100,反映的是扫描层面内某一点上的X线能量,后来提出CTDLw(加权CT剂量指数)可以准确反映扫描层面内的平均辐射剂量,再后来,多排螺旋CT用于临床,这一指标又得到了改进。

CTDLvol

  是指容积CT剂量指数,是适应多排螺旋CT的扫描情况而改进的CTDL。它能反映整个扫描容积内的平均辐射剂量水平。

DLP

  叫剂量长度乘积,它反映了受检者一次完整CT扫描的总体辐射剂量,单位是mGy·cm,是上面容积CT剂量指数与扫描长度的乘积。

这里有一点需要告诉大家,上述两个指标都是CT设备所提供的辐射剂量,而并不代表人体某组织器官真实吸收到的辐射剂量,因为真实吸收量很难测量出来。另外,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组织、不同器官,对X线的吸收能力以及吸收相同辐射后引起的损害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人们通过模型测试,引入了“当量剂量”、“全身有效剂量”等概念。

E,有效剂量

  它可反映全身非均匀照射下,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当量剂量加权总和。

E=K·DLP

  其中的K,是全身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器官的辐射转换系数。

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表现为K值不同;另外,K值还和年龄有关,同一部位,年龄越大,K值越小。

人体对X线辐射较为敏感的器官有:晶状体、甲状腺、乳腺、性腺、造血系统等。

各部位的转换系数(K),汇总表: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做完CT之后,先看DLP,再查对应的K值,二者相乘就是这次CT检查所受的辐射剂量了。

再对照国家安全标准,也就能知道对人体的损害是不是超标。

-end-

Powered By Z-BlogPHP 1.7.4

Copyright 辐射安全许可证代办 | 网站地图sitemap.htm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内容收集整理自互联网 ,如不慎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