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射线不属于电离辐射?()
A.α射线
B.β射线
C.红外线
D.γ射线
答案:C
解析:电离辐射是指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包括带电粒子(如α射线、β射线)和不带电粒子(如γ射线、中子射线等)。红外线属于非电离辐射,它的能量较低,不足以使物质发生电离。
2.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
A.1个月,最长不超过2个月
B.2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
C.3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
D.4个月,最长不超过5个月
答案:B
解析:根据相关规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2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情况,保障其健康安全。
3.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指()。
A.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放射性核素的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C.放射性核素的能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D.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答案:A
解析: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它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反映了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率。
4.以下哪种防护措施不属于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A.时间防护
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
D.药物防护
答案:D
解析: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距离防护(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和屏蔽防护(设置屏蔽物质阻挡射线)。药物防护主要用于内照射防护,通过服用某些药物来促进放射性核素的排出等。
5.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答案:B
解析:放射工作单位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以便及时发现放射损伤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6.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是()。
A.5mSv
B.10mSv
C.20mSv
D.50mSv
答案:C
解析:我国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为20mSv(连续5年的年平均值),任何一年不应超过50mSv。这是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将辐射危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7.以下哪种放射性核素常用于放射性治疗?()
A.碘131
B.铯137
C.钴60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碘131常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铯137和钴60可作为放射源用于肿瘤的放射性治疗。它们都在放射性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8.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实践的正当性
B.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C.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D.放射源的安全性
答案:D
解析: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实践的正当性(任何涉及辐射的实践都必须有正当的理由)、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使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和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对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进行限制)。放射源的安全性是保障辐射防护的一个方面,但不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9.当发生放射事故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答案:B
解析:发生放射事故时,放射工作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开展事故处理和救援工作。
10.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于测量X射线和γ射线的剂量率?()
A.热释光剂量计
B.中子测量仪
C.电离室型辐射仪
D.放射性活度计
答案:C
解析:电离室型辐射仪可用于测量X射线和γ射线的剂量率。热释光剂量计主要用于个人剂量监测;中子测量仪用于测量中子;放射性活度计用于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活度。
11.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应遵循()的原则。
A.分类存放、专人管理
B.集中存放、统一管理
C.随意存放、自行管理
D.分散存放、多人管理
答案:A
解析:放射性物质储存应遵循分类存放(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活度等分类)、专人管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的原则,以确保储存安全,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和误操作等情况发生。
12.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放射性白内障
C.尘肺
D.放射性肿瘤
答案:C
解析: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放射性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