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A.5mSvB.10mSvC.20mSvD.50mSv答案:C2.下列哪种射线的外照射防护需要同时考虑屏蔽、距离和时间三大措施?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中子射线答案:C(γ射线穿透力强,需综合防护;α、β射线外照射危害较小,中子需特殊慢化材料)3.放射诊疗设备日常质量控制中,CT机的剂量指数(CTDIvol)检测周期应为:A.每月B.每季度C.每半年D.每年答案:B(依据《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CT机季度检测)4.个人剂量计的佩戴位置应贴近躯干表面,一般选择:A.头部B.胸部C.手部D.腰部答案:B(标准要求贴近甲状腺、胸部等关键器官)5.孕妇放射工作人员在孕期内的有效剂量限值为:A.0.5mSvB.1mSvC.2mSvD.5mSv答案:A(GB18871规定孕期附加限制不超过0.5mSv)6.放射工作场所入口处必须设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中,图形为:A.黄色三角形内加电离辐射符号B.红色圆形内加电离辐射符号C.绿色正方形内加电离辐射符号D.蓝色菱形内加电离辐射符号答案:A(《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为黄底黑边三角形)7.进行介入放射学操作时,术者应佩戴的铅防护围裙铅当量不低于:A.0.1mmPbB.0.25mmPbC.0.5mmPbD.1.0mmPb答案:C(介入操作需0.5mmPb以上防护)8.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为:A.1年B.2年C.3年D.5年答案:A(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每年至少1次检测)9.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其中液体放射性废物的短寿命(半衰期≤15天)应:A.直接排入下水道B.放置10个半衰期后排放C.焚烧处理D.深埋处理答案:B(短寿命废物放置衰变后可达标排放)10.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中,血常规检测的必查项目不包括:A.白细胞计数B.血小板计数C.血红蛋白D.嗜酸性粒细胞答案:D(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造血功能,嗜酸性粒细胞非必查)11.乳腺X射线摄影中,为降低受检者剂量,通常采用的靶/滤过组合是:A.钼靶+钼滤过B.钨靶+铝滤过C.铼靶+铜滤过D.金靶+银滤过答案:A(钼靶产生软X射线,适合乳腺成像且剂量较低)12.放射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应保证每小时换气次数不低于:A.3次B.6次C.9次D.12次答案:B(防止放射性气溶胶积聚,标准要求≥6次/小时)13.当个人剂量计显示年有效剂量超过20mSv时,应:A.立即停止工作并调离岗位B.进行剂量核实,排查原因C.增加个人剂量计佩戴数量D.降低当月工作量答案:B(需先确认是否为真实剂量,排除仪器误差或操作失误)14.放射诊疗中,患者体表入射剂量(ESD)的记录应至少保存:A.1年B.3年C.5年D.10年答案:D(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患者剂量记录保存≥10年)15.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辐射安全联锁装置不包括:A.治疗室门关闭联锁B.剂量率异常联锁C.操作人员离开联锁D.急停按钮联锁答案:C(联锁装置主要保障设备运行时的环境安全,不涉及人员离开)16.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库的防盗措施应包括视频监控、双门双锁和:A.温湿度监测B.放射性水平监测C.入侵报警系统D.通风系统答案:C(防盗需物理和电子报警结合)17.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周期为每几年复训一次?A.1年B.2年C.3年D.5年答案:B(《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每2年复训)18.进行X射线透视时,为降低受检者剂量,应优先选择:A.连续透视模式B.脉冲透视模式C.高千伏模式D.大视野模式答案:B(脉冲透视减少曝光时间,降低剂量)19.放射诊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中,X射线机的管电压指示误差应不超过:A.±2%B.±5%C.±10%D.±15%答案:B(检测规范要求管电压误差≤±5%)20.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首先应:A.记录泄漏量B.立即撤离并封锁现场C.自行清理泄漏物D.报告上级主管答案:B(优先保障人员安全,再报告和处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属于外照射防护三大原则的是: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C.屏蔽防护D.替代防护答案:ABC2.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应包括:A.职业史B.个人剂量监测结果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D.培训记录答案:ABCD3.放射诊疗场所的分区管理包括:A.控制区B.监督区C.非限制区D.缓冲区答案:ABC(GB18871规定为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4.影响X射线照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A.管电压B.管电流C.曝光时间D.焦片距答案:ABCD5.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过程中需遵循的“三查七对”包括:A.检查放射性药物名称B.核对患者姓名C.核对给药剂量D.检查设备状态答案:ABC(“三查七对”为医疗操作规范,涉及患者和药物信息)6.放射工作场所的屏蔽设计需考虑的辐射类型包括:A.有用线束B.散射线C.漏射线D.轫致辐射答案:ABCD(均需在屏蔽计算中考虑)7.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方法有:A.热释光剂量计(TLD)B.电子个人剂量计(EPD)C.胶片剂量计D.电离室剂量计答案:ABC(电离室多用于环境监测,非个人剂量)8.放射诊疗中患者防护的措施包括:A.使用铅橡胶围裙屏蔽非照射部位B.控制照射野大小C.选择优化的曝光参数D.告知患者辐射风险答案:ABCD9.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安全管理要点包括:A.定期检测X射线和电子束的能量、剂量率B.确保联锁装置有效C.培训操作人员掌握应急停机方法D.记录每次治疗的剂量参数答案:ABCD10.发生辐射事故时,应向哪些部门报告?A.卫生健康行政部门B.生态环境部门C.公安部门D.市场监管部门答案:ABC(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限值是指任何一年都不得超过20mSv。(×,连续5年平均20mSv,单年不超过50mSv)2.个人剂量计可以借给他人使用,只要记录清楚即可。(×,必须专人专用)3.CT检查中,增大螺距可以降低患者受照剂量。(√,螺距增大,扫描覆盖速度快,剂量降低)4.放射性废物可以与普通医疗废物混合收集。(×,需分类单独收集)5.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检测可以由使用单位自行完成。(×,需资质机构检测)6.孕妇放射工作人员在孕期内可以继续从事介入放射学操作。(×,应调整岗位避免腹部受照)7.放射工作场所的门机联锁装置失效时,可暂时关闭联锁继续使用。(×,必须停机维修)8.患者接受X射线检查时,陪同人员无需防护。(×,需佩戴防护装备或远离照射野)9.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库可以与化学危险品仓库共用。(×,需独立存放)10.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告知本人,并建立档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ALARA原则的具体含义及其在放射防护中的应用。答案:ALARA(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即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要求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前提下,将辐射剂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应用包括:优化设备参数(如选择适当的管电压、管电流)、缩短照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使用屏蔽材料、限制照射野大小、对非照射部位进行屏蔽等。2.列举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要求。答案:①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②剂量计佩戴位置贴近躯干表面(如胸部);③监测周期不超过30天(特殊情况不超过90天);④建立个人剂量档案,记录每次监测结果;⑤年有效剂量超过5mSv时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⑥剂量计丢失或损坏时应及时补测并记录原因。3.简述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内容。答案:①辐射输出量准确性(如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②辐射野与光野的一致性;③管电压、管电流指示的准确性;④屏蔽性能(如漏射线剂量率);⑤图像质量参数(如CT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⑥联锁装置有效性(如门机联锁、急停按钮)。4.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时,应急处理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答案:①立即停止操作,封锁泄漏区域,设置警示标志;②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记录接触人员信息;③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口罩)后,用吸收材料覆盖泄漏物(液体用吸水布,固体用粘性纸);④测量泄漏区域的辐射水平,确定污染范围;⑤收集污染废物放入专用容器,标记后暂存;⑥报告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和公安部门;⑦对受污染人员进行体表监测和去污处理;⑧评估事故影响,制定整改措施并记录。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某医院放射科CT室,一名新入职的放射科技师在操作CT机时,未佩戴个人剂量计,且为加快检查速度,将扫描参数中的管电流从200mAs提高至300mAs。患者为儿童,扫描时未对甲状腺、性腺等部位进行屏蔽。问题:指出该操作中的违规行为,并提出整改措施。答案:违规行为:①未佩戴个人剂量计(违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的规定);②随意提高管电流(可能导致患者剂量超标,违反ALARA原则);③儿童扫描未屏蔽敏感部位(违反患者防护要求)。整改措施:①立即要求技师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纳入日常监督;②组织操作培训,强调扫描参数需根据患者体型(尤其是儿童)优化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剂量增加;③在CT检查中为儿童患者使用铅橡胶颈套、铅围裙等屏蔽甲状腺、性腺;④科室内开展质量控制检查,定期抽查扫描参数和患者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案例2:某核医学科发现1枚131I源(活度370MBq)丢失,经排查可能是在分装过程中遗漏。问题:分析该事故的等级(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说明应急处理流程。答案:事故等级:131I属于Ⅱ类放射源(根据《放射源分类办法》,131I的豁免活度为10MBq,370MBq超过豁免值但未达Ⅰ类源标准),丢失Ⅱ类源属于较大辐射事故(造成人员受照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10倍以上或环境辐射水平异常升高)。应急处理流程:①立即启动科室应急预案,封锁核医学科相关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②组织人员使用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