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X射线
答案:C
解析: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纸就能挡住;β射线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但用几毫米厚的铝片可阻挡;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穿透力最强,需要较厚的铅板等才能有效阻挡;X射线穿透力也较强,但一般来说γ射线穿透力比X射线更强。所以答案选C。
2.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周期不得超过()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答案:B
解析:根据相关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周期不得超过1年。这是为了及时发现放射工作人员因职业接触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答案选B。
3.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保存()
A.5年
B.10年
C.20年
D.至放射工作人员停止放射工作后30年
答案:D
解析:个人剂量监测档案是记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的重要资料,应保存至放射工作人员停止放射工作后30年,以确保在必要时能够追溯和评估其职业照射情况。所以答案选D。
4.医用加速器属于()类射线装置。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A
解析:Ⅰ类射线装置事故时短时间照射可以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要求高。医用加速器能量高、辐射剂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人员造成严重危害,属于Ⅰ类射线装置。所以答案选A。
5.以下哪种物质可用于防护γ射线()
A.铅
B.有机玻璃
C.铝
D.水
答案:A
解析:铅对γ射线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因为铅的原子序数高,密度大,能够有效吸收γ射线的能量。有机玻璃主要用于防护β射线;铝常用于防护β射线;水对中子等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γ射线防护效果不如铅。所以答案选A。
6.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与放射源的距离。
A.缩短
B.保持不变
C.延长
D.不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辐射防护的距离防护原则,在辐射源强度一定的情况下,距离辐射源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小。所以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延长与放射源的距离。所以答案选C。
7.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
A.戈瑞(Gy)
B.希沃特(Sv)
C.贝克勒尔(Bq)
D.库仑每千克(C/kg)
答案:C
解析:戈瑞(Gy)是吸收剂量的单位,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希沃特(Sv)是剂量当量的单位,考虑了不同类型辐射的生物效应;贝克勒尔(Bq)是放射性活度的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库仑每千克(C/kg)是照射量的单位。所以答案选C。
8.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以下不属于这四类的是()
A.放射治疗
B.核医学
C.介入放射学
D.磁共振成像(MRI)
答案:D
解析: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四类管理。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的是原子核磁共振现象,不涉及电离辐射,不属于放射诊疗工作的分类范畴。所以答案选D。
9.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
A.2天
B.4天
C.5天
D.7天
答案:C
解析: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以使其具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知识和法律意识,保障工作安全。所以答案选C。
10.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放射性肿瘤
C.放射性白内障
D.普通感冒
答案:D
解析: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包括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白内障等。普通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与职业性放射性接触无关。所以答案选D。
11.对于放射工作场所的通风要求,一般应保证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少于()
A.3次
B.5次
C.8次
D.10次
答案:B
解析:为了及时排出放射工作场所内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气溶胶等有害物质,保证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少于5次,以降低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物质的风险。所以答案选B。
12.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包括()
A.吸入
B.食入
C.皮肤吸收
D.接触
答案:D
解析: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吸入、食入和皮肤吸收。接触只是一种行为,单纯的接触如果没有放射性物质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不会导致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所以答案选D。
13.放射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