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知识题库及答案

1.(单选)以下哪种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A.α射线
B.紫外线(波长300nm)
C.γ射线
D.中子射线
答案:B
解析:电离辐射指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的辐射,包括α、β、γ、X射线、中子等;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波长>100nm)、可见光、微波等,能量不足以引发电离。
2.(判断)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戈瑞(Gy)。
答案:错误
解析:放射性活度单位是贝可勒尔(Bq),1Bq=1次衰变/秒;戈瑞(Gy)是吸收剂量单位,1Gy=1J/kg。
3.(简答)简述外照射防护的“三原则”及其具体应用。
答案:外照射防护的三原则为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如操作放射性物质时熟练快速,避免不必要停留;
-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利用平方反比定律(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如使用长柄工具操作;
-屏蔽防护:在辐射源与人员间设置屏蔽材料,α射线用普通纸张或皮肤即可屏蔽,β射线用铝或有机玻璃,γ/X射线用铅、混凝土等高密度材料,中子用含氢物质(如水、石蜡)。
4.(单选)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照射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为:
A.1mSv
B.5mSv
C.20mSv
D.50mSv
答案:C
解析:标准规定职业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任何一年不超过50mSv),公众年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特殊情况不超过5mSv)。
5.(判断)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主要通过控制污染、个人防护和通风实现。
答案:正确
解析:内照射指放射性物质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或伤口进入体内产生的照射。防护措施包括:①控制工作场所表面污染(定期监测、去污);②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③保持良好通风(如使用负压通风柜);④禁止在控制区饮食、吸烟。
6.(简答)简述X射线机运行时的主要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答案:X射线机运行时的主要危害是有用线束(诊断/治疗用)和漏射线(设备泄漏)。防护措施包括:
-设备防护:X射线管组件应有足够铅当量屏蔽(如诊断用≥2mmPb),安装限束装置(减少散射线);
-场所防护:机房墙壁、门窗需满足屏蔽要求(如普通诊断机房主防护墙≥2mmPb当量,副防护墙≥1mmPb),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需在屏蔽室或使用铅屏风隔室操作,佩戴个人剂量计(如热释光剂量计),患者非受检部位用铅橡皮遮盖;
-管理要求:定期检测设备漏射线剂量率(≤1mGy/h),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放射工作人员证》)。
7.(单选)某核医学科使用I-131(β?、γ射线)进行甲状腺治疗,操作时应优先选择的防护材料是:
A.有机玻璃(屏蔽β)+铅板(屏蔽γ)
B.普通塑料(屏蔽α)
C.石蜡(屏蔽中子)
D.木材(屏蔽X射线)
答案:A
解析:I-131发射β?和γ射线,β射线需用低原子序数材料(如有机玻璃)屏蔽(避免高能β产生轫致辐射),γ射线需用高原子序数材料(如铅)屏蔽,因此复合屏蔽更有效。
8.(判断)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躯干前部(约心脏位置),特殊情况下(如头颈部操作)可佩戴在相应部位。
答案:正确
解析:《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规定,常规监测时剂量计应佩戴在铅围裙内躯干前部(反映全身剂量);若操作中某部位受照更高(如介入手术医生手部),需额外佩戴局部剂量计(如指环剂量计)。
9.(简答)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及处理原则是什么?
答案:放射性废物分为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
-气载废物:如放射性气溶胶,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净化后高空排放;
-液体废物:短寿命(如半衰期≤15天)可暂存衰变(≥10个半衰期)后按普通废水排放;长寿命需专用容器收集,送放射性废物库;
-固体废物:分为可燃(如污染手套、纱布)和不可燃(如污染金属),可燃废物需在专用焚烧炉焚烧(控制焚烧温度防止放射性物质挥发),不可燃废物压缩后装桶,送国家低中放废物处置场。
处理原则:减少产生量(如使用小剂量放射性药物)、分类收集、衰变减容、安全包装、合法处置(禁止混入普通垃圾)。
10.(单选)某放射科发现X射线机工作时,机房门外50cm处剂量率为2.5μSv/h,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该值:
A.符合要求(≤2.5μSv/h)
B.超标(应≤1μSv/h)
C.需立即停机检修
D.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