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核辐射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种辐射属于电离辐射?
A.可见光
B.微波
C.γ射线
D.红外线
2.核辐射防护中,“ALARA原则”的核心是:
A.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至合理可行尽量低
B.完全消除辐射暴露
C.仅关注职业人员防护
D.优先保护设备而非人员
3.人体受到50mSv的有效剂量照射时,最可能出现的健康影响是:
A.急性放射病(恶心、呕吐)
B.长期致癌风险略有增加
C.立即丧失行动能力
D.无任何可察觉的短期症状
4.下列核素中,半衰期最长的是:
A.碘-131(8天)
B.铯-137(30年)
C.钴-60(5.27年)
D.铀-238(45亿年)
5.外照射防护的三大要素是:
A.时间、距离、屏蔽
B.时间、通风、隔离
C.距离、通风、屏蔽
D.隔离、通风、时间
6.个人剂量计的主要作用是:
A.监测环境辐射水平
B.测量人员累计受照剂量
C.检测放射性物质种类
D.评估核设施运行状态
7.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A.皮肤直接吸收
B.呼吸道吸入
C.消化道摄入
D.眼睛接触
8.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为:
A.5mSv
B.20mSv
C.50mSv
D.100mSv
9.下列哪种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中子射线
10.核事故应急响应中,“紧急防护行动”不包括:
A.撤离受影响区域
B.服用稳定碘片
C.对污染区进行洗消
D.增加工作时间以快速恢复
11.放射性废物分类中,“低放废物”的比活度通常低于:
A.1×10?Bq/kg
B.1×10?Bq/kg
C.1×10?Bq/kg
D.1×101?Bq/kg
12.监测表面污染时,常用的仪器是:
A.盖革-米勒计数器(GM计数器)
B.热释光剂量计(TLD)
C.闪烁计数器
D.中子剂量计
13.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措施是:
A.缩短接触时间
B.穿戴铅屏蔽服
C.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D.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
14.下列核素中,最易通过食物链富集的是:
A.铀-235
B.钚-239
C.铯-137
D.锶-90
15.核设施运行中,“纵深防御”原则的第一层措施是:
A.事故缓解系统
B.设备冗余设计
C.严格的运行管理
D.应急响应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1.下列属于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是:
A.细胞DNA损伤
B.皮肤红斑
C.白内障
D.记忆减退
2.个人防护装备(PPE)在核辐射环境中的选择应考虑:
A.辐射类型(α、β、γ)
B.污染水平
C.作业时间
D.人员舒适度
3.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A.验证防护措施有效性
B.评估人员受照剂量
C.早期发现异常辐射水平
D.记录环境本底数据
4.核事故分级(INES)中,“紧急情况”(3级)的特征包括:
A.少量放射性物质释放
B.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C.需部分场外应急准备
D.无明显环境影响
5.下列关于放射性衰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A.α衰变释放氦原子核
B.β衰变释放电子或正电子
C.γ衰变释放高能光子
D.衰变过程中原子序数不变
6.内照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摄入的放射性核素种类
B.核素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
C.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
D.外照射剂量叠加
7.核设施退役的主要步骤包括:
A.去污与拆除
B.放射性废物处理
C.场地修复与监测
D.人员再培训
8.下列属于非确定性效应的是:
A.急性放射病
B.致癌风险
C.遗传效应
D.皮肤溃疡
9.辐射防护三原则包括:
A.实践的正当性
B.剂量限制
C.ALARA原则
D.公众参与
10.核应急准备的关键要素有:
A.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B.监测与预警系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