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 一个个陌生、遥远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字眼……尤其是当“核”与“辐射”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时,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是充满伤痛的回忆。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引发核泄露,致使324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九级的大地震,海啸随着席卷而来,距离震源较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发生爆炸,此次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为核事故最高级别-7级。如果说地震导致的核事故是“天灾”,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此言既出,舆论哗然。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这样一段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面对突如其来的核辐射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 除了令人色变的“核辐射”外,生活中其他形式的辐射如同空气般无色、无味,但与人类朝夕相处。手机、电脑、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如何,相关的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
本课程将围绕上述热点问题,为大家逐渐揭开 “辐射”神秘的面纱。 希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科学、全面地解读辐射防护,让大家不再“谈核色变”,从容应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