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国家计委1983年4月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战略需求,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稳定运行的国际一流大科学实验装置;积极发展同步辐射及测量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我国先进光源关键技术的发展;汇聚与培养一流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人才。

01
学院介绍
1.院系设置
作为主体承担单位,实验室支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设,核心目标为“大国重器”培养复合型人才,直接服务于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和核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和重大需求。
2.历史沿革
1977年同步辐射装置的建造列入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同步辐射加速器筹备组
1983年国家计委批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备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实验室正式立项。
1984年一期工程破土动工,1989年建成出光,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
1999年二期工程启动,2004年通过国家验收。
2010-2015年合肥光源进行重大维修改造。
3.研究平台
实验室建有我国第一台自主建设的专用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光源,其优势能区为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主要面向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物质与生命科学交叉等领域的研究,为我国基础科学及基础应用科学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合肥光源在长期的运行开放中,解决了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自然》中皆有重要研究成果发表;面向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在航空发动机燃烧、煤化工能源转化、先进薄膜材料、大光栅技术和标准探测器定标与传递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目前合肥光源的运行开放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每年运行时间超过7000小时,开机率优于99%,为国内外用户提供40000小时以上的优质机时。
4.学科建设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支撑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A+学科,拥有完整的本-硕-博教育体系。
5.研究成果合肥光源在长期的运行开放中,解决了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自然》中皆有重要研究成果发表。
6.发展前景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层,实验室拥有我国第一台用户型红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同时积极推进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先进的低能区第四代光源——合肥先进光源的立项和建设,目标是形成先进光源集群,推动多学科集聚、顶尖科学家集聚、一流创新群体集聚、高新产业研发集聚,助力国家科技战略布局。
02
师资力量
实验室在职职工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4人,20多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专项或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03
专业介绍
报考说明:接收推免生及统考生。
招生专业及介绍: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主要涵盖核技术及应用、同步辐射及应用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3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分别如下:
1.核技术及应用方向:
以带电粒子束和带电粒子加速器理论为核心,逐步发展了束流操控、粒子源和电子枪以及粒子加速等关键技术,进而建成各种不同用途的粒子加速器,包括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高能粒子对撞机、工业用加速器、中子源、医疗加速器和离子注入等。这些装置的建成也极大推动了加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如放射医疗、同步辐射应用、高能物理研究、洁净核能源、材料改性、民用辐照等。
2.同步辐射及应用方向:
同步辐射光源由于具有亮度高、频谱宽、准直性好、偏振度高以及脉冲时间结构等优异特性,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新能源与环境科学、原子分子物理、化学、地学、医学、药学、计量学、纳米/微米加工和微机械等许多学科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步辐射及应用已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托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拥有的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光源,其已成为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科技基础设施。
3.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科学方向:
主要依托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开展辐射防护与环保方向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除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实验室招生学科同时涵盖:物理学、光学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能源动力:
物理学:
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专业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包括:强关联体系与低温物理;纳米材料与物理;功能薄膜与器件物理。
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子技术、短波光学技术等。
化学:
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专业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纳米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功能薄膜等为主要学科研究基础,研究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的光伏、光电、热电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功能纳米材料等,研究内容涉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理论计算、物理和化学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等。
本专业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源动力:
专业型研究生,主要涉及到核技术及应用、同步辐射及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本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核技术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该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实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04
学费及奖学金
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全日制学习方式的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享受新生奖学金及助学金,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硕士研究生均不享受新生奖学金及助学金。
04
考试科目及复试分数线
参考书目:
617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
828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第一卷,曾瑾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621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傅献彩等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22;
《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范崇政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6年。
850应用光学
《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
851结构化学
潘道凯等编《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
802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徐恒钧;
《材料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翟玉春;
《固体物理》,黄昆,关于能带论一章。
832普通物理B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中科大26考研咨询
同学们可以通过“中科研硕”公众号的菜单栏,选择“考研查询”选项,然后点击“官方信息”来查阅最新的考研资讯,包括招生简章和招生变化等。科科会在“官方信息”栏目中及时更新最新的官方消息以及中科大考研专业介绍,2026年考研的同学们请密切关注哦!
对于考研择校择专业方面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给科科留言,或者联系下方中科研硕老师咨询哦!加油,未来的研究生~!
新媒体平台公众号 | 小红书 | 抖音 | 视频号:中科研硕
我们的联系方式
如果需要了解关于择校、备考更多信息, 可以添加中科研硕老师
↑老师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5375313493
地址:蜀山区黄山路中科大中区金石广场23层
我们的校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