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滥,是泛滥的滥。

看下面场景有没有适合你的:
医生我肚子疼怎么办?
去做个全腹CT。
医生我头疼怎么办?
去做个颅脑CT。
医生我腿疼怎么办?
去做个膝关节CT。
. ......怎么办?
去做个CT...
很多患者朋友因为不舒服到医院,尤其是腹痛、头痛等不舒服的时候,很多的医生都让患者第一时间去做个CT。
CT单个部位在各个地方的价格一般都是300~400左右。
于是做多个部位的时候,很多患者一到医院病还没有看就已经花了上千元了。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病还没有看,什么疾病还没有诊断出来1000多块钱就花没了。
而且医院永远是一个不能够谈价格的地方。
为什么医院的CT检查如此泛滥?
是医生的水平降低了还是他们挣了昧心的钱?
一个真实的病例。
一个45岁的中年男子,因为突发剧烈上腹部疼痛来急诊就诊。
赶紧去做个腹部CT吧,医生说。
做个腹部B超就行!一起来的一个乡村医生说。
可是做腹部B超不一定能发现疾病啊,医生瞟了一眼那个乡村医生。
我就做做个腹部B超,乡村医生很坚定得说。
很快结果出来了。
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于是医生强烈建议他做腹部CT,看着男子腹痛的越来越剧烈,乡村医生也怕了。
结果腹部CT一做医生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
腹主动脉夹层!
于是深夜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最后,生死未卜。
当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例,却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
为什么CT现在越来越普遍?
一、很多疾病不典型。
由于很多疾病发病不典型,单纯腹部B超很容易漏检和误治。
比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对这些致命的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如果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机,很容易有生命危险。
很多癌症疾病,比如说胃癌,胰腺癌等等,单纯用B超检查基本上查不出来,除非到了典型的中晚期。
二、B超检查的局限性。
1. 气体对超声有影响,胃肠道内的气体可能会影响对疾病的诊断。
2. B超的穿透力有限,不能探查深部的组织。
3. B超对某些疾病,如流动液体(血液)的显示较为敏感,可能会造成误诊。
4. B超的图像是二维的,立体感较差,难以精确描述脏器的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
5. B超检查的结果可能受到检查者的操作影响,存在主观性。
三、医生怕了。
如果一些疾病早期无法诊断出来,或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患者出现危险或者相应的并发症。
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是一个医生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整个职业生涯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
行医如履薄冰。
CT检查辐射对人体到底有没有伤害?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实会产生辐射,但关于其对人体的伤害,我们需要科学、全面地理解。
首先,CT检查所使用的X射线剂量是经过严格控制的,以确保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现代CT设备和技术已经可以实现非常低的辐射剂量,尤其是所谓的低剂量螺旋CT,其辐射剂量已经大大降低。
其次,关于辐射与健康风险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辐射的生物效应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辐射的类型、剂量大小、暴露的部位以及个体的生理状态等。
抛开剂量谈辐射没有任何意义。
国际上对于医疗辐射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有严格的指导和标准,比如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各放射防护法规。
关于CT辐射是否会导致致癌,目前的研究表明,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远低于公认的致癌阈值。
例如,胸部CT的辐射剂量大约在5-15毫西弗(mSv),而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每年接受1-2次胸部CT的人,其致癌风险是非常低的。
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医疗检查都有潜在的风险和收益。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CT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史、症状、体检结果等,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
对于非必要的CT检查,医生会谨慎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总结来说,CT检查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遵循了安全和防护准则的情况下。
对于那些确实需要CT检查的患者,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收益远远大于辐射的潜在风险。
单次单部位CT和拍片辐射量如何比较?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的数据,胸部CT的辐射剂量大约在10-15毫西弗(mSv)之间,而胸部X光片的辐射剂量通常低于1毫西弗。
对于其他部位的检查,辐射剂量也会有所不同。
就意味着做一个胸部CT辐射量大体相当于做10个胸部x光片辐射量。
最后:
其实大多数医院的医生做检查都没有任何的提成,只是为了疾病的需要。
99%的医生,有医德的。
败类,每一个行业都有,不要以偏概全。
信任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