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类寿命延长很大程度受惠于医学影像手段的进步,它们能够更早,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疾病以及征兆,然而患者普遍关心辐射致癌的问题,可能联想到1945年广岛核弹爆炸产生的辐射,其中一些幸存者距离较远,遭受的辐射大约在50mSv,相当于现在7次胸部CT扫描的剂量,或者3次冠脉血管CT扫描的剂量。

听起来似乎有些可怕,其实不然,因为核弹一次性释放所有的辐射剂量,医学检查则不同,50mSv分几次辐射,一般间隔数周或者数月,人体会自然修复,还有大家最关心的致癌量,广岛核弹爆炸幸存者中有遭受过1000mSv辐射剂量的,其中大约42%的人患上了癌症,说明超过一半的人并没有发生恶化,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认为,每接受10mSv的电离辐射会增加癌症的几率0.05%。
这里是一些常规CT检查的辐射剂量的平均值:头部CT:2mSv,核成像及骨扫描:6.3mSv,脊柱CT:6mSv,胸部CT:7mSv,腹部和骨盆CT:8-10mSv,血管造影CT:12-16mSv。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22年来31462 名患者因CT扫描患癌症的风险。总的来说影响是轻微的,比普通人的癌症风险高出0.7%。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成年人比未成年人能承受的辐射量要大,而且老年人对辐射并不敏感,不需要特别担心,根据2012年版的《核医学物理学》上的指南,每人每年承受最大辐射剂量不应超过50mSv,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年做2-3次CT平扫是安全的,增强CT的话建议不超过两次。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没有明确限制,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连续做几次CT,肿瘤患者需要2-3个月甚至更频繁做CT,最需要关注的是儿童,尽量用X光代替CT,如果儿童出现疑似脑出血或者肺部严重病变,实在要做CT,也不建议连续做两次,放射科医生也会根据情况减少剂量,另外CT检查对于孕妇也要谨慎,怀孕早期严格禁止CT,整个孕期能不做就不要做。
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技术的进步,CT辐射剂量减少了不止一倍以上,然而还是建议除非有必要,不要轻易进行CT检查,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医生咨询,清楚地了解好处和风险,例如问医生:必须要做CT吗,有没有其他办法,超声或者核磁共振行不行。或者近期在别的地方已经查过了CT,除非有必要,否则不要做重复检查。
最后要提醒的是,PET/CT和普通CT有很大不同,它是将放射性物质注射入体内,产生辐射的不是机器,而是人体,因此检查后的患者需要在24-48小时内尽量远离人群,尤其避免和孕妇儿童接触,尽量多喝水,加快放射性物质从体内排出,排出的尿液也具有放射性。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医学成像的辐射风险》,哈佛健康,2021
《广岛/长崎幸存者研究:结果与一般看法之间的差异》,PM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