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026字,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

本文科普内容由美年健康集团慈铭体检北京大北窑门诊部超声科主任徐蕾撰写。
今天(3月18日)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 ”。忠肝义胆,肝肠寸断,肝脑涂地,从这些我们熟悉的成语来看,肝是能拼上性命的!要想过得好,肝就得保护好!
肝脏位于上腹部偏右,是人体的重要化工厂!这个化工厂工作十分复杂而繁重:止住头破血流所需的凝血因子由它制造;把酒言欢后的宿醉靠它来消除;因各种感冒流感而饮下的——是药三分毒是它默默化解;肝脏还是人体储血的大池子,危急关头它可开闸供血。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肝脏且忙而累!
那么,我们每年体检,做的无痛无创、价廉又无辐射的肝脏超声检查,到底能看见啥呢?多见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脂肪肝
大家常问啥叫脂肪肝?我咋就得脂肪肝了呢?人胖就有人瘦就无么?少吃点就能下去么?
肝内脂肪蓄积超过肝重量的5%就可称为脂肪肝。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十分灵敏,主要依据肝管的清晰度,肝肾回声对比,以及超声衰减程度等,来进行脂肪肝的分级诊断。
脂肪肝是怎么得的呢?有一些是喝大酒来的,叫酒精性脂肪肝,剩下的大部分和肥胖有关,就是指咱们这种既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的超重人士。还有一部分过分苗条小姐姐也有脂肪肝,我这么瘦怎么可能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禁食、节食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还有一部分值夜班、熬夜追剧人士(非追不可的剧如《狂飙》等)也会有脂肪肝,那是因为,肝脏主要通过夜间返回肝脏的血液,向肝脏提供营养,如果长时间熬夜会缩短肝脏在夜间的休息时间,并且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滋养肝脏,使肝脏难以修复。
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息息相关。然而为时不晚,因它属于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如若忽视,长此以往,会有演变成脂肪性肝炎的风险,部分发展为肝硬化,个别也会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但B超不能确定早期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 。这时,我们可深入做肝脏弹性成像等其它检查。
二、肝囊肿
医生总说是长的小水泡,不用焦虑,那不是带“肿瘤的肿”这个字么?怎么就没事了?
肝囊肿是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全球肝囊肿患病率为4.5%~7.0%,仅5%需要治疗。超声表现为肝内的类圆形无回声区。肝囊肿的形成其实属于一种退行性改变。啥叫退行性改变,比如长白头发,长皱纹就是退行性改变,属于人体正常的老化。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囊肿的发生则越来越常见。它通常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危害。囊肿较小而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定期随访即可。
当超声发现囊肿较大,并且压迫症状明显者,或是感染出血的,则需要临床干预。肝囊肿中还有一种属于是先天性的遗传性疾病,称为多囊肝。这种情况下肝脏会长大大小小的葡萄串样的水泡,部分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也是需要重视的。
三、肝血管瘤
还长瘤了?Game over 啦?第一次发现肝血管瘤的人往往都会吓出一身冷汗!然而此瘤非彼瘤,叫瘤而不是瘤。
肝血管瘤通常是一团畸形的毛细血管,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肝内的边界锐利的高回声区。普通人群中,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看!多么的常见,怪不得医生说,就跟我脸上长了颗痣,只不过是长在了肝上。
血管瘤的发生,可能和性激素有关。如怀孕和口服避孕药可导致血管瘤生长。大多数肝血管瘤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它的增长通常有阶段性,如年龄<30岁和妊娠期可有明显增大,其他阶段大多比较稳定,可能是与生理阶段和内分泌有关。直径<5 cm的肝血管瘤即使有少许增大一般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和并发症,但当超声发现直径> 10 cm的肝血管瘤继续增大,甚至短时间内快速增大,则可能诱发症状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般观点认为:每年增速直径>2 cm的情况为快速增长,建议酌情治疗。
而超声是影像学检查,总有少部分坏分子,表面上穿着血管瘤的外衣,实际为其它占位性病变,所以第一次发现血管瘤,还是建议短期(2-3个月)复查一回超声,或是进一步做超声造影、CT或MRI的检查。
四、肝弥漫性病变,
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
当体检超声提示这些问题时,尤其是并不了解自己有无肝炎病史的,别犹豫,咱肝胆科约起来,一查到底,听医生的话,不要让它(肝)受伤!小憩后又是一条搬砖好汉!
友情提示:超声检查受患者自身因素如肥胖、气体干扰、病变位置特殊、疾病所处不同阶段等,及设备因素,不同检查者对图像的判读可能存在差异等影响。超声检查系辅助检查,其检查结果仅为临床医师提供辅助依据,请以临床最后诊断或病理诊断为准。
本期专家:
徐蕾
慈铭体检北京大北窑门诊部超声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中国非公超声协会委员
美年大健康官方商城
美年臻选线上商城
参考资料
[1]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 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8):761-765.
[2]Cusi K, Isaacs S, Barb D,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Primary Care and Endocrinology Clinical Settings: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ASLD)[J]. Endocr Pract. 2022,28(5):528-562.DOI: 10.1016/j.eprac.2022.03.010, PMID:35569886
[3]范建高,曾民德. 脂肪性肝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第2版.
[4]范建高,庄辉.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第2版.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171-176.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21:177-186.
[7]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34(7) : 549-554.
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