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08/04/42
股东身份:政策主要适用于持有内地身份证的自然人股东。企业股东、外籍股东等通常无法直接享受此类针对自然人的奖励。 股票类型:必须是首发原始股(限售股) 减持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基于限售股在解禁前通过送、转股形成的股票,同样视为限售股,其转让所得也需纳税。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等涉及的股票可能有特殊规定。 减持渠道:股东需要通过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区指定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进行减持操作,即将证券账户托管至该营业部席位号下。税款由该证券机构(作为扣缴义务人)代扣后,缴入当地财政库,从而才能申请该地的财政奖励。
应纳税所得额 = 100万元 × (1 - 15%) = 85万元(按收入核定15%原值)。 应纳税额 = 85万元 × 20% = 17万元。 假设减持地政府的财政奖励政策为返还地方实得部分(17万 × 40% = 68万元)的90%。 则可获得财政奖励 ≈ 68万元 × 90% = 612万元。 最终实际税负 ≈ 17万元 - 612万元 = 1088万元,实际税负率降至约1088%。
- 1
前期咨询与协议签署 与提供相关服务的券商营业部或专业咨询机构接洽,详细了解目标地区最新的财政奖励政策、具体比例、到账时间及所有流程细节。 确认合作后,与第三方服务公司签署财政奖励激励协议或相关服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 2
证券账户开立与股票转托管 这是关键一步。自然人股东需要根据指引,在享有优惠政策的券商营业部新开立证券账户,或将名下持有的限售股通过转托管方式,转至该营业部的席位号下。 此举的目的是将纳税义务地变更到有财政奖励政策的地区,因为个人所得税由证券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 3
实施减持交易 完成账户设置和股票转托管后,股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状况,选择通过集中竞价交易(需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预减持计划,90日内减持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大宗交易(无需提前公告,90日内减持不超过2%)或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减持。 交易发生时,券商作为扣缴义务人会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 4
纳税与获取完税凭证 在减持交易发生的次月申报期(一般为1日至15日),券商将代扣的税款解缴至地方税务局。 税款入库后(通常几天内),纳税人可以向券商申请获取完税凭证。这是后续申请财政奖励的核心文件之一,务必妥善保管。
- 5
申请财政奖励(退税) 备齐申请材料(详见下一部分),通过服务方或自行向地方财政局提交奖励申请。 财政局审核通过后,奖励款项会拨付至股东指定的银行账户。到账时间因地区而异,通常会在提交审核后的30天左右,有些地区承诺在10个工作日内到账。
身份证明文件:股东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证券账户信息:新开立的证券账户卡等。 交易证明:加盖证券机构印章的交易记录(对账单)。 完税凭证:税务局出具的完税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成本凭证(如适用):能够证明限售股原始取得成本的完整、真实凭证(如IPO前入股协议、出资证明、付款凭证等)。这是准确计算实际应纳税额,避免完全按15%核定成本的关键。 申请表格:按要求填写的《财政奖励申请表》等。 银行账户信息:用于接收奖励款项的本人银行账户。
时效性风险:如果因实际成本与预扣税时核定的成本(如15%)有差异,导致多缴税款,纳税人有权在证券机构代扣并解缴税款的次月1日起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清算申报,办理退税(或补税)手续。逾期未申请,可能无法追回多缴税款。 材料真实性风险: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申请材料,尤其是成本凭证。任何虚假材料都会导致申请失败,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政策变动风险:地方财政奖励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可能随国家财税政策或地方招商重点调整而发生变化。在进行减持规划前,务必确认当期政策的有效性。 选择可靠的服务机构:如果通过券商或第三方机构办理,应仔细考察其专业能力、信誉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渠道的正规性,以保障自身权益和资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