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08/04/42
真实案例:久其软件的4815万退税为何失败?
导致退税审核不通过的八大常见原因
- 1
信息填报错误或不实: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申报的税款金额、税种或所属时间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申报表信息存在明显矛盾。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被发现使用伪造、变造的证明文件,不仅退税无望,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2
申请材料不全或不合规:材料不完整、缺少关键文件,或者提供的复印件未按规定加盖公章,都会直接影响税务机关的审核进度,甚至导致申请被直接退回或拒绝。 - 3
企业资质或交易实质不符:企业的自身条件或交易安排不符合退税政策的基本要求。例如,企业本身存在欠税记录,或者申请的并购交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缺乏合理商业目的的“非正常交易”。 - 4
发票信息存在疑点:如果交易涉及增值税发票,但发票上的关键信息(如品名、金额、税率)与纳税申报表所填列的内容不一致,会立刻引发税务系统的预警和核查。 - 5
身份与银行账户信息错误: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错误,或提供的用于接收退税款的银行账户信息不正确、已注销,都会导致审核失败或退税款无法成功划拨。 - 6
逾期申请或失去联系:部分退税类型有明确的申请时效规定。此外,在审核过程中,如果税务机关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却无法通过申请表中预留的联系方式找到企业负责人,也可能被视为放弃申请。 - 7
对赌协议失败后的退税误解: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澄清的误区。正如久其软件案例所显示的,单纯的业绩对赌失败或发现对方欺诈,并不直接构成法定的退税理由。税法更关注于交易发生时的既定事实,而非事后的补偿安排。 - 8
扣缴义务人的主体资格问题:在跨境股权收购中,常由境内支付方(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但需要明确,退税请求权的享有者通常是纳税义务人本人(即收款方)。扣缴义务人代为申请退税时,其主体资格可能受到严格审视。
如何提前规避风险?实用指南与策略
并购交易前的尽职调查是基石:在签署协议前,务必对目标公司进行彻底的税务健康检查,了解其适用的税收政策、税务合规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欠税或潜在风险。这能有效避免并购后为历史遗留问题埋单。 交易结构设计应兼具商业和税务合理性:确保交易具有真实的商业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税收利益。对于希望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重组,更要严格对照政策规定的条件(如股权支付比例、经营连续性等)进行设计。 申请材料的准备务必严谨细致: 完整性:严格按照税务机关发布的资料清单准备,确保一份不落。 真实性:所有文件、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 一致性:确保合同、凭证、报表、申报表等各类文件之间的信息能够相互印证,逻辑自洽。
善用专业服务与事前沟通:对于复杂的股权并购交易,强烈建议引入经验丰富的税务顾问。在重大交易或对政策适用存疑时,可以积极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甚至可以利用上海等地推出的税收事先裁定机制,提前获取税务机关对特定交易税务处理的确定性意见。 注重时效并保持沟通顺畅:留意不同类型退税申请的法定时限。在提交申请后,务必保持联系人电话畅通,及时关注税务机关的反馈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充材料等事项。
独家见解:超越表面规则的深层思考
- 1
理解税法的“形式”与“实质”:税法在处理交易时,往往遵循“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尤其在判定纳税义务发生时时点),但同时也有“实质课税”原则作为补充。企业需要理解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和适用场景,这在合同后续被撤销或认定无效时尤为关键。 - 2
退税并非唯一的风险化解途径:当退税申请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时,不妨换个思路。例如,久其软件案中,即使退税被拒,企业仍可以探索将相关损失作为资产减值或营业外支出进行财务处理,并关注其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税务处理的可能性(尽管实践中税前扣除的难度也可能很大)。 - 3
动态跟踪政策演进:税收法规和司法实践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中。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订草案中也在探讨扩充退税情形。企业需要保持对政策动态的敏感度。
